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永福法院:从“心”出发,修复濒临破裂的夫妻感情

作者:唐作明 曾兰秀  发布时间:2024-11-29 16:57:24 打印 字号: | |

 

婚姻家庭是人生中珍贵的事业,需要夫妻二人共同努力,用心经营。然生活中的琐碎与摩擦常让“心门”关闭,“心结”更成为家庭矛盾中最难解的一环。近日,永福法院苏桥法庭通过引入专业心理疏导,成功帮助一对夫妻化解矛盾,挽救了濒临破裂的婚姻,守护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案情回顾:爱与矛盾交织的婚姻危机

2019年小芳与小于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女儿。然而,婚姻的甜蜜逐渐被生活中的矛盾侵蚀。缺乏沟通与关爱,加上小于的轻微暴力倾向,令小芳不堪忍受这样的婚姻生活,最终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庭审中,承办法官向小芳了解其真实想法,她坦言:“缺乏沟通和关爱、感情逐渐疏远,导致婚姻亮起红灯。但是我尚有年幼的孩子,尽管他的暴力行为给我带来了一些心理创伤,但并未造成实质性的身体伤害,如果他能真诚道歉并承诺改正,我愿意与他重归于好。”承办法官认为婚姻有修复的可能。庭审结束后,法官联系小于,征求其调解意愿。小于答应调解,并与小芳约定再次来到法庭调解

婚姻家庭是人生的重要基石,夫妻间的默契与合作,承载着彼此的希望与责任。承办法官决定邀请拥有十多年婚姻心理疏导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李玉娟老师,共同为这对夫妻提供心理疏导。

引入良药:心理疏导促解开心结

调解当天,法庭的气氛略显沉重。李玉娟老师认真地倾听小芳的诉求,而小于则沉默不语。当被问及沟通障碍和暴力倾向的根源时,小于终于开口:“我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时常常内耗,无法和别人沟通小时候父母在感情和家庭责任方面的教育也比较缺失。

闻言,小芳不由得苦笑曾经的不愉快和委屈涌上心头,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不愿沟通,也不愿分享真实想法生活中缺乏仪式感,感觉没有被重视,情绪无法释放,矛盾只会越来越多。”小芳哽咽地说

女方操持家务,抚育年幼的小孩,对家庭有责任心。男方不愿沟通,究其根本是担心会翻旧账,加深矛盾。细细看来,双方的婚姻观是一致的都希望小家庭能够和睦。

李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两人问题的核心:沟通的缺失与情感的疏离。小芳感到被忽视,小于则长期压抑情绪,无法有效表达,矛盾因此不断积累。

“你们都是善良的人,但现在被情绪左右了,让我们从心开始,重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情感。”李老师用手中的人偶和纱团,形象地比喻夫妻二人与情绪的纠葛,引导他们认识到,控制情绪、有效沟通,是修复感情的关键

理性审视:爱是责任,更是选择

“不论你们最终作出怎样的选择,请想想,作为父母最想留给孩子的是什么?是教会他们幸福的方法,而不是回避问题。”这番话让两人陷入深思。老师进一步分析两人在婚姻中各自的性格特点、角色定位及需求,帮助他们缓解因矛盾积压而产生的对抗情绪,引导两人正视问题的根源。

承办法官也补充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面对困难的选择影响孩子面对困难的态度。家庭的沟通是他们学会处理问题的第一课,

在真诚的对话与专业的疏导下,小于终于突破了心理防线,愧疚地对小芳说道:“这些年是我做得不好,总把情绪憋在心里,不和你沟通,时候控制不住脾气伤害了你。对不起,以后我一定改掉这些坏习惯,好好关心你,陪伴孩子,珍惜我们的家庭。”这是小于在婚姻生活中第一次真诚道歉。

一段时间的沉默后,小芳擦干泪水,眉头渐渐舒展,轻轻点头微笑着表达了她的原谅与期许

多元解纷:司法温情护家庭和谐

承办法官与李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这对夫妻历经一个多小时的调解,最终选择携手重建感情。

情感是家庭稳定的粘合剂,专业心理疏导是治愈情感裂痕一剂良药”。通过正确甄别“婚姻危机”与“婚姻死亡”,引入心理干预与专业引导,不仅能修复夫妻感情,还能帮助当事人形成正确的婚姻观念和行为模式,理性面对婚姻关系。

正如承办法官所言:家事纠纷不‘诉’需要情感调和和心理修复,把‘修复’和‘治愈’放在首位,通过专业疏导,可同步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钝化家庭矛盾,降低极端事件的风险。在这里,司法不仅仅是法条的执行者,更是守护家庭温暖与幸福的使者。


 

来源:永福法院
责任编辑:永福法院